正念親子課程,為孩子打好情緒調節、專注力和溝通的基礎|張世傑老師授課

正念與家庭
2022.08.24

授課師資|張世傑老師

「我常常睡覺的時候會胡思亂想,通常都要躺在床上一個多小時才會睡著,甚至直接一整個晚上都沒睡著。有時候睡著了,半夜還會突然醒來,之後要再入睡也很困難。」

你知道嗎?上面的這段話,出自於台灣正念工坊的學員,一個年紀大約只有10歲左右的小學生。如果不是他親口說出來,我很難相信這麼小的孩子會有睡眠困難。

「但是我昨天晚上試著觀呼吸,就發現不用躺那麼久,大概躺個十幾分鐘就睡著了,而且一覺到天亮。」參加完正念兒少營的他,精神奕奕的與我們分享。

他才10歲,和爸媽一起來參加了兩天的暑期兒童正念營。

我不知道正念的方法和概念可以跟著他多久,畢竟孩子還小,如果未來在他生活的場域中,沒有支持他繼續練習的環境,也許便難以持續跟隨正念的腳步。

但至少,我很開心這次他學習到讓自己好眠的技巧。


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正念兒童營的課程,張世傑老師在課程中設計了許多遊戲化的靜心方法,讓我感覺十分驚豔。

畢竟國小年紀的孩子,不可能讓他聽著音檔練習觀察呼吸和身體掃描,因此,如何將正念的練習轉化為有趣又實用的方法,讓孩子覺得好玩的同時又能體驗到靜心的精髓,是兒童正念當中相當關鍵的訣竅。


 

正念親子課程,為孩子打好情緒調節、專注力和溝通的基礎

「請寫下『讓我快樂的事』和『讓我煩惱的事』。」課程一開始的第一張投影片,就寫著這幾個字。

家長和孩子各自在紙條上匿名寫下自己的開心和憂愁,投入藏寶箱中。

然後,老師帶著所有學員們朗誦紙條的內容,大家一起分享彼此的快樂,也學習一起同理彼此的煩惱

 

「玩手機好開心,玩手機的時間被耽誤很不開心。」

「去海生館、吃美食很開心,不聽話、頂嘴、說謊不開心。」

「考試考好、吃拉麵很開心,月考、作文很煩不開心。」

「持之以恆的運動好開心,家人的負面情緒不開心、小孩太執著不開心。」

「放寒暑假很開心,考試不開心。」


藏寶箱裡裝滿著大家的情緒,讓爸媽知道孩子的想法,也讓孩子了解爸媽的心情。


正念親子課程,為孩子打好情緒調節、專注力和溝通的基礎

 

情緒管理,從此時此刻開始紮根

我們對於負面情緒的排斥,大多來自於不理解不曉得如何調節;但其實所有的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,它們不是來害我們受苦的,而是來提醒我們該留意或是該做出調整。

孩子還在成長,對於情緒的掌握尚不熟悉。透過遊戲化的正念練習,孩子會學習到具創造性、有趣又實用的靜心方法,給讓自己增添一股穩定的力量。

而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,也會體認到「並非拼命照顧小孩,才叫做好的教養方式」,而應該是要先把自己照顧好,然後自然而然地散發正能量給家人

情緒管理,從此時此刻開始紮根

在兒少營的課程中,張世傑老師會透過各種感覺和想法的正念覺察,包括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味覺、思緒覺察,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感受專注在此時此刻的穩定與平靜。

當親子有了共同的正念經驗,便能更好的應用在日後的家庭生活中。家長和孩子一起練習正念,不但能在情緒管理上有共通的基礎,也能使得內心自然地湧出一股自在和安定。

 

正念親子溝通,讓家長和孩子把話說開

「我們常講出我們自己覺得有道理的話,但這些話都沒有進入到對方的心裡。」張世傑老師在正念親子溝通的環節中講解到。這是在親子對話中很容易發生的狀況。

有時我們很容易在看見對方的行為時,就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,但因為缺乏了互相瞭解的前提,因此在溝通中產生了誤解和傷害。

 

在兒少正念營的課程中,老師會帶領學員進行「聆聽與回饋」的練習。一個人負責說,另一個人負責聽;聽者不插話、也不提供意見,聽完之後再複述自己聽到的話給說者聽。

「我很想插話!」A學員做完這個練習後體驗到了自己的衝動。

「當自己說的話被複述,有覺得被對方了解到,感覺是好的。」B學員則分享了這個練習帶給他的感動。

這樣的經驗,讓親子溝通得以打破以往慣有的形式,使雙方都能享受在暢所欲言和專心傾聽的過程當中。

正念親子溝通,讓家長和孩子把話說開
 

 孩子常說些五四三的,到底要跟孩子聊什麼?」有些家長會出現這樣子的想法。

但其實那些大人聽起來亂七八糟的那些東西,就是孩子最真實的世界。

「如果你的孩子只跟你講一些聽起來很正常的事情,你們的關係反而可能是疏離的,因為這也許代表著他真實的心聲是說給別人聽的。」張世傑老師是這麼說明著。

當親子一起練習如何真心表達、用心傾聽,彼此之間的對話就有了良好的底蘊,讓家人之間的關係有機會更加緊密。

讓孩子從小養成正念自我覺察的習慣
 

在此次的課程中,我們看到孩子運用正念克服了自己的緊張,也有孩子從呼吸的觀察中找到讓自己好眠的方法

從小養成自我覺察的習慣,學習客觀如實地接納自己的身體感受、情緒和念頭想法,是這堂課程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。
 

而在家長方面,我們也看到他們透過給予孩子信任和鼓勵,讓孩子自發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務。

「接納並不是被動的讓位或被擊敗,也不代表孩子做什麼都可以,即使我們對孩子說得很清楚,某些行為絕對不可以,他們還是可以感覺我們完全接納他們。」卡巴金博士在其與妻子的著作《正念父母心》中寫著。

希望經過正念的練習後,父母和孩子都能更加的理解和同理彼此,並為每個相處的此時此刻,帶來更多的安定和喜悅。



撰文者|台灣正念工坊 J助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