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念與身心

  • 從 20 年焦慮中解脫,「正念自我慈悲」創始人:對待自己,要像對待你的摯友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4.11.28

    研究發現 78% 的人,在對待其他人時,比起對待自己更有同理心。「假如在旁人遇到困難時,我們用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朋友,那麼很可能就會失去很多朋友。然而,我們卻往往不是這樣對待自己的,這樣的直覺反應,對心理、身體健康都會有非常巨大的傷害。」葛摩博士本身是資深禪修者、練習正念超過 50 年,其所創辦的「正念自我慈悲」課程,全球有多達 25 萬人參加,影響深遠。究竟「自我慈悲」與「正念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,如何幫助心理健康?

  • 專訪/台灣正念工坊首席講座老師張振興:正念減壓超脫慣性,從「快樂」到「喜悅」之路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4.08.10

    練習正念減壓,會讓人變得更快樂嗎?帶著對「快樂」的匱乏感,張振興老師從企業主管身份退下、脫去人生勝利組的外衣,毅然踏入山中修行,最終成為正念減壓的導師。 抱著窮盡真理的初衷,驀然回首,他的體悟比起「追求快樂」,卻似乎又更深邃一些——擁抱生命本質的喜悅,順流而生,究竟正念減壓能夠帶來的禮物,能以什麼面貌帶我們展開生活?

  • 專訪/正念減壓施玟瑄老師:正念飲食感受與自然連結,培養對萬物的好奇與關懷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4.07.10

    氣候變遷、自然環境的危害,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。然而,新聞中的永續議題、氣候事件,卻似乎總是離我們很遙遠。 透過正念飲食練習,嘗試以食物為媒介,重新找回跟宇宙萬物的連結。細細品味、了解自己與食物的關係,感受一行禪師所說:食物不只是食物而已,每份食物背後,都有陽光、空氣的支持,也有雨水對大地的滋潤,有農夫的辛勤耕種。 把食物吃下肚以前,學習用更有覺察力的方式,去感受食物、思考食物的來源,激發自己對自然環境和地球的關懷。

  • 專訪/天主教仁慈醫院劉益宏院長:停止自我批判,從「正念自我慈悲」面對羞愧感開始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4.05.24

    我們總被教導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重要,卻在很多時候,陷入對自己太過嚴厲的負面迴圈。無止盡地自我批評——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、對自己感到羞愧、不知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壓力事件,都加重了情緒的負擔。 嘗試學習「正念自我慈悲(Mindful Self-compassion)」的態度,把自己看作一個朋友,改變自我批評的制約反應,有助於面對壓力和羞愧感。究竟「正念自我慈悲」是什麼?又該如何操作?

  • 運用正念練習的方法,提升自己的情緒復原力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2.10.10

    「情緒是變化的過程,它會升起,也終將平復。」這個體認對於情緒管理是很關鍵的,因為這會讓你對情緒的來臨釋懷。你會很放心的明白,即使你感受到它來了,它也是會離開的。

  • 別被自己的內疚情緒給勒索了|將正念覺察運用在情緒管理中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2.07.30

    在我出社會工作後,我曾經因為在職場中受挫而想要轉換跑道,從一份眾人覺得收入非常穩定的工作中離職。接下來兩年的時間,我成為了全職考生。我參與的那個考試競爭很激烈,有很多學科難度非常高,每位考生平均都是全職準備2-3年才有機會可以考上。

  • 精神科護理師的正念旅程,協助情緒困擾患者改善焦慮、找回自我價值與自信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2.07.21

    精神科真的如此神秘又讓人避諱嗎?今天這篇精神科病房護理師碧瑜的分享,希望能帶你揭開些許帷幕,以醫療人員的視角認識精神科,並看看臨床工作者如何將正念應用於職場中。

  • 面對生命的省思,從正念自我覺察中得到的5個人生提醒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2.07.01

    你有沒有曾經看過電視劇裡,主角突然被告知得了絕症,即將離開人世的那種劇情?稍微回想一下,也許腦中就會依稀閃過一些模糊的畫面。但那又如何,反正這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。

  • 正念的學習讓情緒管理有感提升,改善負面情緒狀態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2.06.17

    也許你也曾經越想越生氣,氣到沒辦法好好專心做事,甚至還可能不小心遷怒到別人身上。學習正念其中一個有效且經過研究證實的助益,就是提升情緒管理。而正念之所以對改善負面情緒有幫助,是因為它直接從源頭著手。

  • 總是想逃避令人不舒服的困難對話? 運用「自我慈悲」助你一臂之力

    正念與身心
    2022.05.03

    一想到要展開的困難對話就感到恐懼-這是許多人共同有的經驗,你並不孤單。你可以嘗試在對話場景中,用「自我慈悲」善待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