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太用力,牙齒都出現凹痕!正念讓他放鬆緊繃的身心

學員心得與花絮
2025.09.26
刷牙太用力,牙齒都出現凹痕!正念讓他放鬆緊繃的身心
整理 / 台灣正念工坊團隊
出處 / 台灣正念工坊 Podcast《當下,和自己在一起》EP45 刷牙太用力,牙齒都出現凹痕!正念讓他放鬆緊繃的身心|正念減壓老師陳群玉 ft. 學員邱垂隆

身為基督徒的邱垂隆,自小在教會成長。過去二十年多半專注於事業打拼,直到近年公司逐漸穩定,他開始感受到身心變化,特別是隨著年紀增長,睡眠品質明顯下滑。


某次與朋友的談話中,朋友真誠的推薦他可以試試看正念減壓課程,讓他因此決定報名。

回想最初報名正念課程的期待,他笑說其實很單純,就是希望能「好好睡覺」
 

痠痛和分心仍然在,但終於能夠好好靜坐

垂隆回憶,他曾參加過不少身心靈課程,許多課程免不了會帶大家靜坐,但過去的他總是坐不住,不是身體這裡痠、那裡痛,就是心思飄來飄去,難以真正安住下來。

然而在正念減壓課程中,雖然靜坐時的痠痛和分心依然存在,他卻第一次發現自己能安然地坐在那裡。

「身體的痠痛依然存在,思緒飄走也還是一樣會,可是我竟然就可以很安然的坐在那裡,而且我還品嘗到了某種很美好的感覺。這是正念課程讓我收穫非常大的一個部分。」垂隆說到。

在正念減壓的課程中,除了教會大家靜坐的技法,最重要的是引導大家如何面對靜坐時會產生的身心現象,以及面對這些現象時所應具備的心態。

垂隆在靜坐練習中,意外嘗到以往沒有體驗過的美好感受,其實關鍵不是學到了更好的靜坐技能,而是學會運用了正念的核心概念:「不帶評判的覺察當下」。

只要我們能覺察當下的身心變化,並且用一種客觀、開放的心來面對,我們就能夠更自在、更舒服的與自己相處。

身體的痠痛依然存在,思緒飄走也還是一樣會,可是我竟然就可以很安然的坐在那裡

 

連刷牙都過度用力!正念讓他學會放掉緊繃

垂隆分享,自己一直是一個很容易緊繃、做事過度用力的人,連刷牙都常被牙醫提醒要輕一點,因為牙齒已經被自己刷出凹痕。

直到在正念課堂上聽到「在生活中保持覺察」的練習,他決定試著用正念的方式來刷牙。

「那種感覺是很全然的我就在那裡,好像我這輩子什麼事都沒有,我就是為了刷牙而存在。」垂隆回憶正念刷牙的練習。

這個正念刷牙的經驗,讓他心裡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平靜感,就好像那一刻世界上沒有別的事,自己只是為了刷牙而安然存在。

許多人對正念的理解就是「活在當下」,表面上這四個字就只是代表不要想太多,想做什麼就去做。

然而,要能真正的活在當下,其實需要具備相當專注、細膩而且接納的心,並且對身體和思緒的運作非常熟悉,才能夠真的體驗到活在當下的本質。

而正是這種微小卻深刻的體驗,讓垂隆感受到正念不只是靜坐,也能融入日常小事,為自己帶來踏實而自在的幸福感。

正念不只是靜坐,也能融入日常小事,為自己帶來踏實而自在的幸福感 

 

允許接納,在鬆與緊之間找到自己的步調

談到正念課程中的挑戰,垂隆坦言自己其實「不算很用功」

前兩週課程他相當認真,課後還會照著指示認真練習,但到了第三週便慢慢鬆懈下來,沒有特別逼自己固定練習。

這樣的「放生」的狀態,一度讓他感到自責,覺得自己太懶散;但回過頭來看,他反而在這種鬆弛的狀態中收穫更多。

「放著讓它走,那種感覺是更從內在出來的,而不是刻意去做什麼事情。」垂隆分享。

他相信內心裡總有另一個自己在帶領,不論是勤奮或懶散,都是歷程的一部分。

過去的自己總是選擇過度努力,但當他選擇順勢而行,不再硬逼自己一定要做到什麼程度的時候,反而感受到一種自在與舒服,像是學會在鬆與緊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。

不再硬逼自己一定要做到什麼程度的時候,反而感受到一種自在與舒服

 

正念的客觀覺察,學會以觀察者的角度面對自己

垂隆認為,正念帶給自己最大的改變,就是能夠「抽離」來看待自身的狀態。

過去的他一旦感到疲憊或精神低落,他就會完全陷在那種不舒服裡,而且想方設法的要擺脫這種不舒服的感受。

但學習正念之後,現在他能以第三者的視角觀察自己,用「這個人今天精神不好」、「這個人睡眠狀態不佳」的方式來看待自己,而不是與這些狀態緊緊綁在一起,認為「我就是很累」、「我就是睡得很不好」。

「你不會跟這個不舒服或者是精神不好合體,你跟它是不一樣的,你只是一個觀察者的角色。」垂隆說明這份抽離所帶來的感受。

這份抽離感讓他更能涵容自己的各種狀態,不再被情緒或低能量完全吞沒,而是以第三人稱的角色,溫柔地陪伴自己。

對他來說,這是一種奇妙又深刻的轉變。

你不會跟這個不舒服或者是精神不好合體,你跟它是不一樣的

 

正念讓睡眠發生轉變:從焦躁到安然

垂隆分享,自己過去長期受困於失眠,入睡困難、夜裡頻繁醒來,常常一夜只能斷斷續續地睡上幾個小時。

但在課程進行到第五週時,他意外地發現,竟能在十分鐘內入睡,一覺到天亮,而且醒來時感覺像電池被充滿般深沉而飽足,讓他感覺十分驚喜。

「我現在中途醒來的時候,我會做呼吸觀察,然後大概很快又能入睡。比較多的時候我可以用第三者的視角來看睡不好這件事,不會有懊惱,不會想要指責。」垂隆分享。

雖然睡眠狀況仍然不是天天都很穩定,但對他而言最大的不同是,即使再度遇到半夜醒來,他會透過呼吸觀察,很快又能再次入睡。

更重要的是,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懊惱或責備自己,而能以觀察者的角度看待「此刻的自己正在失眠」。這份轉變讓睡眠不再是充滿焦躁的戰場,而成了一個能練習正念的場域。

以觀察者的角度看待「此刻的自己正在失眠」

 

還在猶豫的朋友,真心推薦給自己的一個嘗試的機會

談到是否會推薦這門課,垂隆毫不猶豫地說,自己很少會用這麼強烈的字眼,但這一次他真的「非常推薦」。

他認為,無論結果如何,都值得給自己一個機會來試試看。

「至少試一試,也許時候還沒到,也許怎麼樣不知道。但是上過課,也許就放著,也許一段時間之後,很多事情或者狀態都會有改變。」垂隆說。

或許當下沒有立刻的改變,但課程的養分會慢慢沉澱,隨著時間過去,生活狀態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有所不同。

對他來說,這是一份誠懇的邀請,把握機會,好好體驗一次正念的力量。

 

YouTube收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