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止語的正念冥想靜修中,學習到的兩個心法

正念與身心
2022.02.07
在正念減壓的課程中,有包含一日止語靜修活動

第一次接觸到止語靜心的活動,是在正念減壓課程中的一日靜修

在一日靜心的期間,會進行各種正念冥想的練習,比較特別的是,整日都是禁語和禁止使用手機,不要閱讀和書寫,也不需與人互動,即使和其他參與的學員面對面,也不需要肢體語言或眼神示意。

當時是我頭一次體驗到整日脫離網路、斷開人際互動的感受,非常寧靜、自在,就只需要安心、安靜的與自己相處就好。

此後,我陸續參與了多次的禪修或內觀活動。而在近日的一場止語靜修中,老師的回饋讓我學習到兩個很受用的心法。


 

第一:看不清,可能是因為你靠得太近了

在靜修期間,我嘗試在靜坐時使用新的方法,然而卻一直感覺無法適應。

後來在小組分享的時段,我和帶領的老師說明了我的狀況。

老師回答:

「你太想進入狀況,反而會進不去;越進不去,你就會越想控制它。」

「在這種時候,你應該要做的是往後退,退到一個你可以縱觀全局的位置,然後用客觀的態度,在這個整體的覺知之中去觀注你的目標。」

老師的這番解釋真的正中紅心。
 

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執著,尤其是求之而不得時。

然而越靠近,越看不清;越想得,就越動彈不得。
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蘇東坡老早就說過了。有時不見得是我們不夠努力才看不清楚,而是因為我們太用力去靠近,反而看得不夠全面。



 

第二,保持彈性,做個靈活的人

這次的止語禪修有正念步行的練習。

走路的時候精神都不錯,不會昏沉想睡。但是精神好的另一面,就是腦袋裡的雜念會紛紛出爐

在念頭紛飛的情況下,想要心無旁鶩的從瑜珈墊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,都有困難。

所以我和老師說,正念步行的時候我真的很不專心,念頭很多。
 

老師是這麼回答我的:

「正念步行的觀察方法有分幾種階層,可以視自己當下的情況調整方法,而不一定是這次練習就要一種方法用到底。」

「除了調整方法,也可以調整步伐的速度,看是走得輕快一點、還是慢下來一點,能使當下的自己更專注。」
 

人很有趣,看到目標就想直直的往前進,當路上遇到障礙物,要馬是怪自己為什麼走這條路、要馬就是怪這條路為什麼這麼難走。

可是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從A點走到B點,本來就不會是直直一條路通到底,常常也是左轉、經過幾個路口、再過個馬路才會到的不是嗎?

外在世界中,我們對於轉彎過馬路是這麼的理所當然,為什麼到了內在世界,要心念轉個彎就這麼困難呢?


這個狀況剛好呼應了今天一個KOL所發的圖片。她問自己的粉絲,2022年大家最想學會什麼事?結果出乎她意料的,很多人寫的不是技術的習得,而是心理層面的提升(見下圖)。

↑此圖片擷取自:電商人妻 @ec.wife 的Instagram,已徵得本人同意分享


這張圖很明確的顯示出,許多人都處於心理受苦的狀態中。

然而,回到老師回答我的那番話,也許我們太容易活在框架中,思想也變得僵化了,因此常常會覺得生活好辛苦、與人相處好困難。

環境是動態的,我們也應該學習保有彈性,做個靈活的人。

要記得,路途彎曲原本就是正常的,一次的好不代表永遠好,一次的壞也不代表永遠壞。

期待今後我們除了一起進步,更能知曉如何後退一步,把空間拉開,讓心流動起來。



撰文者|台灣正念工坊 J助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