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/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 凌憬峯教授:正念幫助減痛,有效與慢性疼痛共處

正念與身心
2024.04.26

採訪/許斐莉
整理/林絜希

當身體開始有點不對勁,一種既熟悉又帶著恐懼的感覺逐漸湧現,長期困擾的疼痛似乎又要找上門了!這個認知引發了恐慌,促使人們急忙尋找過去積累的、可能有助於緩解疼痛的方法,希望能趕緊壓制這股即將來襲的疼痛。

然而,最後疼痛還是發作了。止痛藥已經吃了,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蜷縮著身體側臥在床上,等待藥效的發揮,雖然藥物的幫助可能也是有限的。

這真的很難受,痛起來什麼事也沒辦法做,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被痛苦折磨一次,讓人覺得好疲憊。

為什麼都不會好?為什麼別人就不會有這種狀況?到底要怎樣才能擺脫這個痛苦?


慢性疼痛呈現的樣貌十分多元,疼痛的部位和類型也不同,而對絕大多數慢性疼痛的患者而言,如此反覆、無法根除的症狀,就如同一道無情的牆,堵住了生命的希望感,也遮蔽了世界的光亮。

然而,除了正規的醫療專業介入之外,其實我們可以透過正念的心智鍛鍊,提升自己對於身體感覺的覺察以及強化心念的感知,如此一來,我們就有機會轉換疼痛與我們之間的關係。

 

正念訓練,從心理狀態影響對疼痛的認知

「患者一般會非常抗拒疼痛,想盡辦法要消滅它。然而疼痛已經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,正念的訓練是帶領患者去面對他的疼痛,與疼痛和平共處。」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凌憬峯教授說。

曾任台北榮總放射科主任的凌教授,在臨床上見過許多受疼痛所苦的患者。直到接觸了正念減壓之後,才發現要緩解病人的痛苦,除了藥物、針劑、手術等介入方式之外,透過正念的訓練方法,從心理狀態來影響患者主觀面對痛覺的感受,可能是一種有效的解方。

已完成正念減壓師資認證的凌憬峯醫師,回憶在正念師資培訓的過程中,自己曾初次體驗由於長時間盤腿導致的腿部疼痛。當時他只一心想著「腿好痛」,並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分散對疼痛的關注。然而,這種方法只能暫時逃避現況,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對疼痛的感受。

後來再接受進一步正念訓練後,他採取了不同的策略,決定直面並觀察自己的腿痛。這個方式讓他發現「其實疼痛並非是固定不變」,而是呈現生滅的變化。這一發現讓他對疼痛的感受有了深刻的改變。

「如果我們有機會讓患者去觀察他的疼痛,專注在疼痛上,那他就有機會發現,這個疼痛其實不是一直那麼痛,它是有變化的。」這個經驗不僅讓凌教授對疼痛有了全新的體驗,也體現了正念減壓訓練的核心價值——覺察當下,接納並客觀了解事物的真實狀態,不加以詮釋和評判。

透過正念的方法所帶來的覺察和允許,我們可以學會更開闊的與自身的疼痛和不適共處,不抵抗、也不強求,反而更有機會跳脫過往的牽制,讓自己更安然的涵容現況。




 

正念減痛:與疼痛共存,將「痛」與「苦」分開

正念減壓課程在 1979 年由卡巴金博士創立時,就是為了協助慢性疼痛的患者。將正念導入醫療領域,並非是要取代主流的醫療,而是成為輔助性的角色,幫助人們從心態上減輕面對病症的壓力

「疼痛是射在我們身上的第一支箭,但是當我們面對疼痛的態度是採取抗拒的、怨天尤人的,我們便是又往自己身上射出第二支箭。」凌憬峯教授說。

無法根除的疼痛常被視為難以忍受的「痛苦」,但實際上「痛」並不等同於「苦」。痛感本身未必導致苦的感受,這種苦感往往來自於因疼痛而產生的負面思緒,例如擔心「我是不是不會好了」或想到「我真的很倒楣」。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些念頭,並理解這些念頭並非事實的反映,就能夠減少由疼痛引起的內心苦楚。



 

正念覺察身體感受和情緒想法,跳脫痛苦漩渦

在深陷於疼痛的當下,欲運用正念來緩解確實存在著不小的挑戰。畢竟當一個人完全沉浸在疼痛中時,要走出來並不容易。「因此,從患者情緒相對平穩時便引入正念的練習,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自己面對疼痛時的狀態。」凌教授說。

凌教授建議,在正念減痛的訓練方法中,「呼吸觀察」是一個有力的工具。我們可以嘗試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,透過觀察呼吸的過程,感覺鼻端的氣息一進一出,並覺察腦中那些自然浮現的念頭,無論覺察到什麼,都只需要客觀的知道就好,不需要加以評斷與分析。

呼吸觀察是正念的練習中非常平易近人和輕巧的練習方法,無論練習的姿勢、場域或時間長短,只要每天規律的練習,對於靜心緩和情緒非常有幫助。

(延伸閱讀:正念呼吸引導練習音檔)

另一個訓練方法則是「身體掃描」,這是一種強化身心連結的練習。在身體掃描的練習中,我們會輪流將注意力放到全身的各個部位上,客觀觀察我們的身體出現哪些感覺,並學習無論是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覺,我們都耐心的允許它出現,不加以追求、也不抗拒責怪。

身體掃描的練習可以增加我們對自己身體的感知,並改變我們對不舒服感覺的認知。

(延伸閱讀:身體掃描練習音檔)


正念之所以對減緩慢性疼痛有幫助,其核心在於它幫助我們「真實理解自己的身心」。我們的身體感受和情緒想法並不定義我們個人的存在,也不是永恆不變的事實。通過學習客觀的看待事物當下的狀態,我們能更好的接納無法改變的境況,並針對我們能改變的做出適當的調整。如此一來,我們不但能更有效的管理慢性疼痛,也能轉換新的視角面對未來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