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:工作壓力
  • 化解「時間不夠用」的上班族焦慮!用正念改善現代職場的專注力危機

    正念與職場應用
    2025.05.29

    面對專注力危機,許多企業開始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。而正念的心智鍛鍊,正是經過實證研究,能有系統且有效的幫助個人提升專注力的關鍵方法。在正念的訓練中,其中一個看似簡單卻效果顯著的方法,就是「呼吸靜心練習」。這個只需要三分鐘的正念靜心練習,在許多企業內訓課程中都帶來了令人意外的效果。

  • 正念軟實力企業訓練:以自我覺察有效提升情緒管理,減少內耗

    正念與職場應用
    2025.04.29

    「大家覺得怎樣叫做『照顧好自己』呢?」台灣正念工坊認證講師——陳芸緻老師在企業內訓開場時,向在場的上百位的企業同仁提出了這個問題。許多初次接觸正念的朋友,對「照顧好自己」有著簡單而直覺的理解,像是好好吃飯、充分休息等。這樣的基本認知是生活中最根本的自我照顧。但正念除了能讓我們專注在當下、紓壓放鬆之外,更能為我們帶來全面的身心提升。

  • 以正念管理生活,不再只依賴吃藥打針:林宏榮院長要讓「生活型態醫學」扎根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5.03.28

    前醫策會執行長、現任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認為,在那些醫護壓力最大、最容易職業倦怠的地方,也是正念的光最需要照到的地方。他是如何結合民間力量,在體制內推動正念,甚至如今創立「生活型態醫學」醫學會、推廣正念及其他健康支柱?

  • 護理融入正念靜心,將平靜和韌力帶進醫院的高壓角落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11

    在高壓的醫院環境中,護理師常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,該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冷靜、專注,同時為病患提供最優質的照護,成為醫護人員的課題。胡美連護理師憑藉 30 多年的臨床經驗,將正念靜心的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,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工作狀態,也為身邊同事、照顧的病患帶來改變。

  •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凌憬峯教授:醫學院的生涯壓力,以正念傾聽化解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當我們生病、身體不舒服時,會面臨病痛帶來的壓力。然而作為醫師、護理師、或任何醫學院的專業職位,學生們打從走進醫學院殿堂的那一天起,便鎮日必須與疾病、與患者、與家屬、與臨床的壓力為伍。 他們不只要處理患者的病痛,還需要處理沈重而複雜的醫病關係,甚至在年紀輕輕的時光裡,面對大量的生離死別。對一個社會而言,醫護學子的身心狀態,與醫療品質唇齒相依。

  • 專訪/資深行銷人陳群玉:用正念與斜槓的焦慮共存,從「有知有覺」開始練習

    正念與職場應用
    2024.07.11

    斜槓、自由工作,已經蔚為時代的趨勢,很多人離開職場、脫離大公司,成為一人公司。然而,在沒有外界的壓力設定目標的狀況下,自由工作者卻也同時帶來一定的挫折跟壓力。 在職涯中單打獨鬥、打滾多年的資深行銷人陳群玉,由公司高階主管轉為一人公司,從「總想證明自己」到「學會善待自己」,過程中,她是如何藉由正念,與焦慮情緒共處、指引和安頓自己?

  • 專訪/曹國璽心理師:焦慮時怎麼辦?轉移注意力,讓自己分心來逃避不舒服反而讓愈陷愈深,學習以「接納」直面困境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06.10

    接納與承諾治療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)是心理學上「行為治療」的一環,常見於處理焦慮、戰鬥或逃避心態。特別是當事情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、卻又拼了命想要去控制,更容易出現這些焦慮情況。

  • 正念練習為什麼重要?正念為現代人帶來的20個好處

    正念減壓核心基礎
    2022.09.14

   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正念療法對於促進心理健康有幫助,練習正念也有助於改善我們的生活幸福感。正念練習帶我們脫離自動駕駛模式,用不同視角看這個世界,讓每個當下充滿繁盛,活出更富同理心與滿足感的人生。

  • 重要會議前的自我安定 (3分鐘)。緩解焦慮,安住當下 — 沈孟筑老師引導|正念冥想音檔

    正念引導練習音檔
    2023.01.05

    重要的會議前,難免感到緊張、焦慮和壓力,會議都還沒有正式開始,我們的腦袋裡可能就已經浮現許多不安的想法。這段正念冥想的引導音檔,就是在重要的會議開始前,先好好的將自己安住在當下。 透過感覺椅子和臀部的接觸,為自己帶來沉著的力量;將注意力輕輕轉移到呼吸上,透過氣息的一進一出,也讓自己漸漸的沉澱下來。一旦心情穩定了,思緒也會跟著變得清晰。 下次會議前,記得利用這短短的 3 分鐘,轉換一下自己的情緒和思緒吧!

  • 工作倦怠的正念練習--給醫療從業人員及照顧者 (14分鐘)。避免身心耗竭,維持情緒平衡 — 凌憬峯醫師引導|正念冥想音檔

    正念引導練習音檔
    2022.12.07

    醫療從業人員及照顧者常常會因為帶有同理心,而將他人的情緒堆積在自己的心裡,長久下來,很容易產生同理心疲乏,甚至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倦怠,而導致精神上的耗竭。這個工作倦怠時可以聆聽的正念練習,能讓您在同理他人的時候,除了真切的感受到對方的痛苦,也同時可以維持自己情緒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