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文章
  • 以「禪心」做心理治療,紐約臨床專家:「正念」是東方禪修、西方諮商的交會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2.23

    正念源於佛教,卻在西方醫學體制中開枝散葉,結合了禪修精髓與心理治療精神。究竟正念的本質是什麼、該如何實踐呢? 美國紐約聖約瑟夫大學心理系教授暨副主任林晉成博士(Dr. Peter Lin)帶著禪修習慣,踏上心理治療的研究之路,並將「禪心」應用到心理治療中。 他是如何從正念的角度,將兩者整合在一起?

  • 從 20 年焦慮中解脫,「正念自我慈悲」創始人:對待自己,要像對待你的摯友

    正念與身心成長
    2024.11.28

    研究發現 78% 的人,在對待其他人時,比起對待自己更有同理心。「假如在旁人遇到困難時,我們用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朋友,那麼很可能就會失去很多朋友。然而,我們卻往往不是這樣對待自己的,這樣的直覺反應,對心理、身體健康都會有非常巨大的傷害。」葛摩博士本身是資深禪修者、練習正念超過 50 年,其所創辦的「正念自我慈悲」課程,全球有多達 25 萬人參加,影響深遠。究竟「自我慈悲」與「正念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,如何幫助心理健康?

  • 護理融入正念靜心,將平靜和韌力帶進醫院的高壓角落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11

    在高壓的醫院環境中,護理師常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,該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冷靜、專注,同時為病患提供最優質的照護,成為醫護人員的課題。胡美連護理師憑藉 30 多年的臨床經驗,將正念靜心的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,不僅改善了自己的工作狀態,也為身邊同事、照顧的病患帶來改變。

  •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凌憬峯教授:醫學院的生涯壓力,以正念傾聽化解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當我們生病、身體不舒服時,會面臨病痛帶來的壓力。然而作為醫師、護理師、或任何醫學院的專業職位,學生們打從走進醫學院殿堂的那一天起,便鎮日必須與疾病、與患者、與家屬、與臨床的壓力為伍。 他們不只要處理患者的病痛,還需要處理沈重而複雜的醫病關係,甚至在年紀輕輕的時光裡,面對大量的生離死別。對一個社會而言,醫護學子的身心狀態,與醫療品質唇齒相依。

  • 專訪/天主教仁慈醫院劉益宏院長:醫院裡的正念關懷,以慈悲療癒痛苦的靈魂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劉益宏醫師,結合自身醫療專業與正念練習,把正念八週課程引入醫院系統中,同時也帶領同仁做正念自我慈悲練習,分享平靜、祝福給醫護跟患者。 比起向外輸出的語言,慈悲療癒的「自我對話」方法,透過正念,為承受痛苦的靈魂注入了關懷與理解。

  • 專科護理師胡美連:醫院服務 38 年、深耕正念 10 年有感,「讓自己安定,是用不完的資產」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「修習正念,我們當然還是會有情緒。不會因為你學了正念,就從此心如止水、講話都變得非常溫文儒雅。」胡美連說:「只是因為覺察力增加了,你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,能夠先靜靜看著它,接著再做出回應。」

  • 專訪/復健科醫師施玟瑄:放過自己、不斷跟身體溝通,是與慢性疼痛和解之道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11.02

    接納生命中難以改變的狀態,特別是身體的慢性疼痛,往往需要時間。在醫師耐心的陪伴中,透過正念態度覺察身體需求,更細膩地去擁抱身體的所有感受,最終調整生活習慣、與疼痛和平共處,是施玟瑄復健科醫師以生命悟出的慢性疼痛和解之道。

  • 正念為醫療人員的倦怠解套,打開白色巨塔的覺知之窗

    正念與醫療專業
    2024.09.13

    台灣的醫療發達、普及度高,校園中的醫學訓練更是專業而紮實。 意外的是,這樣的台灣,醫學教育竟一度在全球敬陪末座;醫護人員的倦怠(burnout)更漸漸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,不僅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,還可能危及病患安全。 在台灣的醫療場景裡,正念除了用於臨床治療,還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凌憬峯醫師與正念的相遇,意外開啟了一段醫學人文教育的旅程。他是如何透過正念,為醫護倦怠找到出路的?

  • 讓正念教育走入校園,是送給孩子一輩子最美的禮物

    正念與職場應用
    2024.08.16

    把正念的好,傳遞得更廣、更遠,是許多正念老師、或受惠於正念者的心願。 擁有豐富正念教學經驗的正念老師張振興,因為兩起台灣學生選擇結束生命的傷痛事件,毅然決然投入了正念教育的推廣。 他是如何將正念引入課堂、帶給老師和孩子們,甚至傳到家庭中?

  • 專訪/台灣正念工坊首席講座老師張振興:正念減壓超脫慣性,從「快樂」到「喜悅」之路

    正念與身心成長
    2024.08.10

    練習正念減壓,會讓人變得更快樂嗎?帶著對「快樂」的匱乏感,張振興老師從企業主管身份退下、脫去人生勝利組的外衣,毅然踏入山中修行,最終成為正念減壓的導師。 抱著窮盡真理的初衷,驀然回首,他的體悟比起「追求快樂」,卻似乎又更深邃一些——擁抱生命本質的喜悅,順流而生,究竟正念減壓能夠帶來的禮物,能以什麼面貌帶我們展開生活?